资讯 小学 初中 高中 语言 会计职称 学历提升 法考 计算机考试 医护考试 建工考试 教育百科
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空麓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空麓网 > 教育百科 > 学习

方可

学习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教育百科归档 最新发布

方可

庄子提出的“方生方死,方可方不可”,你是如何理解的?

方生方死,方可方不可,这两句我分开说一下。

第一句讲的是瞬间事物,就是生命长度为零的事物。

这种事物是把生命长度大于零的事物横切得到的。

比如某个瞬间的飞剑,如果没有到达这个瞬间,它就还没有生成;如果已经过了这个瞬间,就已经消失。

那么,在这个瞬间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它既是存在的,也是不存在的,它产生的时候,也就是它消失的时候,它刚刚出生,同时就在死亡。

这就是方生方死的意思。

也是方死方生的意思,因为这个瞬间也是从未生成向生成的过渡,是从死向生的过渡。

第二句讲应对变化事物的方法的特征。

这里变化的事物是处于两边阶段,在整个两边阶段它保持自己是这个事物,这个量变阶段的时间长度是大于零的。

仍然以飞剑为例,假定在它的飞行过程中,有一支步枪瞄准它的剑尖必经的某点,能不能射击到它呢?显然有这么一个瞬间,如果扣动扳机,是会射到它的。

但在这个瞬间之前扣动扳机行不行呢?不行。

在这个瞬间之后扣动扳机也不行。

不行就是不可。

在这个瞬间当然行。

对射中而言,这个瞬间是什么呢?既是不可向可的过渡,也是可向不可的过渡,但它又不包含时间长度,因此,这个瞬间扣动扳机的行为是可,也是可与不可之间的双重过渡,因此也是不可,就是方可方不可,也是方不可方可。

需要注意的事,事物似乎是客观存在的,但实际是有人的因素加入的,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人类可以把桌子叫做一个事物,也可以把这个桌子的桌面叫做一个事物。

理解涉及事物的命题,需要准确把握命题内部对事物的界定。

只有准确把握了事物的内在规定,才能准确理解命题。

而不可以用自己不变的事物概念代入命题去理解,那样可能会感觉无法配套,不可理解,或者觉得别人的话语自相矛盾,是胡说。

怎样把握住命题作者灌注在命题中的事物的真实含义呢?需要根据命题中的规定去切割增补自己原来脑中的事物来实现。

一边割补,一边安装进命题里测试,直到感觉满意,就得到了这个事物的规定或者意义。

另一种方法,有人认为是神秘主义的,就是直观的方法,就是倾听事物内部的声音。

具有超强理解力的人,可以一眼洞察本质,获得想要的正确结果。

另外,命题与其中的事物,在理解中是双向互动的。

如果命题中的事物很多,还需要联动,这个过程类似控制一个复杂的实验,需要按照一定的计划操作,方可得到完满的结果。

楼主好!庄子《齐物论》的这两句话是多义,内容非常丰富。

简析如下,供参考。

【1,字面含义】把前一个“方”解为时间意思时,即刚刚、当下、现在,引申为“一切时”,话意为“当下生、当下死,生死同时”。

把后一个“方”解为空间意思时,即在此、在彼,引申为“一切处”,话意为“既可在这,也可在那;既不在这,也不在那,彼此同时”。

前句把“生死并列”,是讲矛盾是“同生、共在、相互依存、永不分离的”;在对立的互异性外表下,有永恒的“平等性、一体性、转化性、因果性、互动性、统一性、绝对性、永恒性和制衡性”,引申义是暗示矛盾背后有“神秘性、超越性、主宰性和无上性”的力量,操控着世界万物的变化规律。

后句“可、不可”并列,是讲矛盾是“普遍的、无限的、天然的、永在的、无他的”。

把两句话合起来,可知庄子在讲矛盾的“超时空性”,暗示矛盾也是有“主人”的,背后有个万能的未知力量在左右它!【2,两句话都在描述“道”的特性】《庄子》是对老子《道德经》宗旨的发挥论,故每句话也都在讲“道”的理论。

本处这两句实质在讲,矛盾的主人就是看不见却至高无上的“道”,是“道”在暗中调控矛盾的变化。

为何这样理解?《道德经》里早就给过答案,如书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一”是“有”的意思,“二”是“矛盾两极”,“三”是“两极+中点”,“万物”是世界。

换言之,“道”生“有”,矛盾、万物都是“有”的内容和形态。

当然,生死、彼此也都是“有”的内容和形态,时空也都属于“有”,时空的变化也都从“道”中生,受“道”的操控。

【3,解读两句话的难点】是四个难关造成的:(1)不懂“生与死”都从“道”中生,永远在“道”中进行,且是由“道”在暗中决定的。

(2)不懂“生与死”是同时的,只因看不见“生和死”的背后,是“时空相”的流逝和变异。

如古希腊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意思是说“第二次踏入同一河流时,因河水一直在流动,已经不是上次的水了,所以这条河也不是上次的河”,还有说“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与“河流”例子是同义,也是因树叶和流水一样,具有不同的“时空相”,所以永远不可能一样。

可见,庄子说的“生与死”是同时,是在说万物在时空上的变化性是绝对的、永不停止的,即上一秒的万物是“生”,下一秒的万物立刻就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变化,已经异于上一秒的万物,是个“新的”,因此上一秒的万物已“死”,这就是“生与死”同时之义。

空间的彼此同时、同在关系,也如此。

(3)不懂“生与死”在不停的互换位置和相互转化,即不明白“生变为死、死变为生”,也在时空上是同时的。

空间的“彼此同时”也如此,是互换、转变的。

(4)看不懂“生与死”是假象,误以为是真实的。

如因人的眼睛和头脑有缺陷,看不见万物在时空上瞬息之间的微细变化,如看电影时,不知道所见的屏幕动态画像都是机器以每秒24张的速度,播放的连续静止的图片所成。

人也看不清空间的“彼此”也是瞬息万变,当然也是假的。

【4,庄子两句的隐义】有两层:(1)矛盾不是世界(万物)的真相,而是假象,人不能被这个假象所迷。

同理,时空也是假象,分秒都在“生灭和迁移”,不能自主,人也不能被时空所迷。

人之所以被“矛盾、时空、变化”所迷惑,以为是真实的,都因没领悟“道”的存在和“道”的万能作用。

(2)万物、矛盾、时空、变化背后的“道”是永远不变的,是永恒的,它的永恒性决定了前四者的永恒性,“道性”是一切的真相,决定一切。

反过来看,一切(前四者)永远在“道”中,本是一体,永不分离,这是唯一真相。

人只要彻悟了“自己和前四者”共有的“道性”,就一刹那看破一切假象,再也不迷惑了,能顿时恢复与“道”一样的永恒性,即无生死、无时空、无变化、无对立的、超越矛盾、超越阴阳的本能。

可见,庄子的两句话是在教育人“怎样恢复自己的圆满本能”,方法就是去领悟“生死、时空背后的道”,这绝对不是什么诡辩论。

至于“道”制衡矛盾、万物、时空非要如此变化的原因,详见《道德经》关于“道”作用机制的论述,此不赘言。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http://www.konglu.com/
本文地址:http://www.konglu.com/ask/592772.html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方可】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3 成都空麓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蜀ICP备20230008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