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小学 初中 高中 语言 会计职称 学历提升 法考 计算机考试 医护考试 建工考试 教育百科
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空麓网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空麓网 > 医护考试 > 医学论文

经筋刺法联合骨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临床观察

医学论文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医护考试归档 最新发布

经筋刺法联合骨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临床观察

黄必德 杨椰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筋刺法联合骨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5年8月~2016年4月入组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骨痹汤内服,治疗组采用骨痹汤内服后再配合经筋刺法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疼痛积分。 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明显降低,组内相比较及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内服中药骨痹汤基础上配合经筋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且方法简便廉验,值得在基层地区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经筋刺法;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内服;骨痹汤

[中图分类号] R27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12-016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usculature acupuncture and Gubi decoction o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enrolled from August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orally administered with Gubi decoction,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orally administered with Gubi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musculature acupunctu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pain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2.5%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pain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groups and between the groups(P<0.05). Conclusion Gubi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musculature acupuncture for LID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It is simple and inexpensive,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in grass-roots areas.

[Key words] Musculature acupunctur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Gubi decoction

在机体衰老及外来刺激等因素影响下,腰椎间盘内外组织发生不可逆退行性改变,位于椎间盘核心部位的髓核逐渐从退化的椎间盘脱出,对相应部位的脊神经根形成压迫,逐步发展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临床表现有腰部疼痛、对应压迫的坐骨神经痛,可伴有腰部活动受限、受累神经根支配部位的感觉、运动及反射异常[1]。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为主,因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费用大、风险高等因素,大多数患者选择保守治疗为主,即西医药物治疗、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推拿等治疗。临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多给予保守治疗,但治疗效果有待提高且治疗后患者病情容易反复[2]。经筋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该疗法把理筋手法和经筋刺法等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在经筋疗法理论指导下,运用经筋刺法联合骨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取得较好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4月在河池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80例,入组患者L3/4、L4/5、L5/S1椎间盘均有不同程度突出,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男23例,女17例,其中后外侧方突出型28例,中央突出型10例,椎间孔内突出型2例,平均年龄(36.6±1.2)岁,平均病程(1.02±0.27)年。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其中后外侧方突出型27例,中央突出型12例,椎间孔内突出型1例,平均年龄(36.8±1.4)岁,平均病程(1.06±0.2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椎间盘突出类型、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有腰痛症状,合并有坐骨神经放射痛,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呈阳性;②腰部棘突旁有压痛,特别是在L4~L5或L5~S1两侧压痛明显,同时沿臀部至小腿、足部具有放射痛;③小腿后外侧、前外侧感觉减退,腰椎间盘突出患侧跟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④X线摄片、CT、MRI或特殊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异常且符合临床表现[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年龄18~75周岁。排除标准:①与上述诊断标准不符;②具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急性脑出血、脑梗死死者;③有严重的肝、肾、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精神病者;④神志不清、对治疗不能配合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自拟中药骨痹汤内服,桑寄生12 g,杜仲12 g,骨碎补30 g,川芎15 g,桃仁10 g,独活10 g,威灵仙15 g,板蓝根20 g,白芍30 g,甘草10 g,全蝎3 g,蜈蚣1条(晒干研末吞服),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6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无间隔。

1.2.2 治疗组  ①在对照组内服中药骨痹汤基础上配合经筋刺法治疗。②经筋刺法:治疗原则:以痛为腧,疾进疾退,快速减压,消肿止痛。触诊找穴:病者取俯卧位,按照患者临床症状及循按触摸手法“查灶”,两手拇指指腹交替配合,自上往下,从棘突两侧逐步向外触诊,重点寻找骶棘肌、第三腰椎横突点、第四、五腰椎、第五腰椎及骶1之间的棘突旁肌肉及韧带的起始点、成角点,当拇指指腹触及硬结样、条索样、凸起样病灶点时,拇指指腹加压触诊并询问患者感受,一般患者会有特别疼痛、酸胀及麻木感,用事先沾有碘伏的棉签标记好位置,一般常见的结筋病灶点通常与腰部足太阳膀胱经走行一致,即正中线旁开1.5寸及3寸,逐步沿承扶下行至大腿后侧正中至委中,结筋病灶点偶见在足少阳胆经如环跳穴周边下行至风市穴。③操作方法:每次治疗均取8~10个痛点,找到病灶后医者用左手拇指端指切固定痛点,用华佗牌30号2.5~3.5寸无菌不锈钢毫针快速刺入,直刺或斜刺进针至痛点区,即经筋在骨膜上的附着点,捻转得气后,将针尖快速退至皮下,再沿着筋结病灶点前后左右方向透刺或者斜刺,一孔多针,形如鸡爪状,并迅速提插捻转,频率60~100次/min,针刺时主动询问患者感受,以患者酸麻胀痛等感觉明显且有针感向周围传感时为佳,对于神经跟有压迫明显的患者,疼痛往往沿坐骨神经向下放射,此时针刺环跳穴、风市穴及周围筋结病灶点时,用3.5寸针进行针刺,运用提插捻转强刺激手法,以针感传至足部为佳,此时多能看到肌束有抽动,不留针,针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④疗程: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2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 评价标准

1.3.1 疗效评价标准[4]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腰部恢复活动正常,JOA评分>75%;显著进步: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过度劳累后出现腰痛症状,但休息后可缓解,JOA评分51%~75%;进步: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有改善,但不能停止治疗,停止后可复发,JOA评分25%~5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JOA评分<2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3.2 视觉模拟标尺法(VAS)  治疗前后让患者在游动标尺间对应评分,标出自己疼痛的位置。0分:0 cm,没有疼痛感觉;2分:1~3 cm,轻度疼痛;4分:4~6 cm,中度疼痛;6分:7~10 cm,重度且持续疼痛,影响工作及生活[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疼痛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经不良机械负荷,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继发的炎症刺激、免疫反应等因素又加重椎间盘突出的进展,临床表现为腰及下肢疼痛或感觉异常[6]。在中医上应归属腰痛病及痹症范畴,证属本虚标实。自拟骨痹汤中,桑寄生、杜仲、骨碎补三药补肝肾,又能祛风除湿止痛,是为主药。川芎、桃仁功能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独活、威灵仙祛风除湿而止痹痛。白芍、甘草酸甘化阴而缓急止痛。板蓝根功善于清热解毒,有学者研究证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局部存在有无菌性炎症[7]。最后加善于循经走窜,搜风剔络之全蝎、蜈蚣。本方之妙用亦在标本兼顾,病机虽复杂,有是病则用是药,故能收到良好效果。

“经筋”首见于《灵枢》,由有形有质且有功能的条索状组织组成,与十二经脉的其余部分共同组成人体的外周经络系统[8],十二经筋在人体循行过程中具有“结”、“聚”等特点,而经筋聚集、联结的组织部位称为筋结点[9]。经筋除附于骨骼引起运动外,还满布于躯体和四肢各部,对人体重要的臟器组织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10]。人体肌筋的筋结呈点、线、面分布,对压痛异常敏感,同时可伴有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等[1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筋结主要分布在足少阴经筋及足三阳经筋[12],其经筋病灶点多见于经筋循行局部的肌肉处,筋结点是活动的应力点[13]。从壮医学经筋角度看,本病即符合壮医“骨出槽”、“筋错位”的临床表现,故本病其本在筋,其标在骨,当属于筋骨疾病范畴,病位在脊柱腰部及相应的椎间盘,病体主要沿坐骨神经走向分布[14]。从现代医学病理上看,大多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原因一般都有过度劳累、外伤等因素,早期引起腰椎周围经筋及肌肉病变及疼痛,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腰椎内在的生物力学平衡破坏,腰椎椎间盘逐渐发生变性,椎管内外的压力平衡失调[15],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相对应的神经血管受到卡压,从而引起腰腿部的疼痛,也就是中医常说的人体经络“通则不痛,不通则痛”。

综上所述,经筋刺法抓住了经筋病变导致脊柱形态学的改变,引发相对应的脊神经跟、马尾神经压迫而引起疼痛这一关键环节,对经筋病灶点进行松解及针刺,松解病灶局部粘连、快速减压、解除神经根受压状态、消除炎症因子及水肿,增加腰椎内外组织的稳定性,促进腰椎间盘回纳,解决神经血管卡压即中医“不通则痛”状态,从而减轻及消除患者疼痛。经筋刺法及中药内服都是治疗腰痛病有效方法,本疗法将两种治疗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针对病因,内外结合,故能收到良好疗效。因其疗法简便廉验,又适合于在广大基层地区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高翱.针灸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4):683-686.

[2] 张月兰,代名彩.中药熏蒸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 37(2):122-124.

[3]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7-98.

[4] 姚文平,李明,黄谦,等.芒针速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6):1726-1728,1732.

[5] 韩斐,李秋,赵晓东.背部腧穴排列拔罐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091-2092.

[6] 邓德万,王彬.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机制研究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20,36(1):91-94.

[7] 张福洲.螺旋CT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30-3731.

[8] 唐卫华,袁建平.“阿是穴动刺法”治疗经筋病初探[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8):1106-1108.

[9] 秦伟凯.从经筋论治膝骨关节炎性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10] 黄福开.经筋理论与中医外治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3):3-6

[11] 梁子茂,劉柏杉,李建颖,等.壮医经筋手法配合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 33(10):926-928.

[12] 金理柜,王萧枫,胡思进.超微针刀经筋解结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16):53-54.

[13] 林星星,董宝强,马铁明.对经筋理论中若干“点”概念的辨析与整合[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5):584-585,626.

[14] 潘文斌,王丽荣,李仁锋,等.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日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 19(14):186-191.

[15] 王凤德,韦英才,梁树勇.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 四川中医,2015,33(12):168-170.

(收稿日期:2019-05-20)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http://www.konglu.com/
本文地址:http://www.konglu.com/yihu/226371.html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经筋刺法联合骨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临床观察】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3 成都空麓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蜀ICP备20230008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