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潜艇逃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穿潜水衣通过特殊逃生舱逃生
潜艇上设计有逃生舱,船员可以穿好潜水衣进入逃生舱,开启装置后舱外的海水会缓缓流入,直到内外压力平衡,然后潜艇舱门打开,船员得以逃生。这种方法受限较多,通常认为不能超过水深180米,受伤或有明显外伤的艇员不能采用该方法。
通过鱼雷发射管逃生
鱼雷发射管是一种古老的逃生方式,艇员可以穿戴好救生装备,依次从鱼雷发射管中爬入,然后关闭鱼雷管后部舱门,打开前端盖,利用海水进入后潜艇内部,艇员可以爬出并上浮到海面上。
搭乘潜艇自身携带的救生舱逃离
部分潜艇,特别是核潜艇,可以携带专用的救生逃生舱。使用时,艇员从内部打开舱门,钻入到救生舱,然后关闭舱门,救生舱脱离潜艇,上浮到海面。这种逃生舱内部配置有专用救生设备、干粮、水、药品、通信设备等。
等待潜艇救援船释放的救生钟前来救援
如果前两种方法都用过了,潜艇可以依靠海面上的救援船释放救生艇或者救生钟来与水下潜艇舱门对接,成功之后,接到艇员返回海面。这种方法需要艇员有足够的心理素质,能够在水下等待救援。
紧急上浮
如果潜艇漏水或发生其他危险,艇员应迅速确认潜艇的破损之处,并组织人力填补漏洞,同时利用压载水柜启动紧急排水措施,减轻潜艇重量,促使潜艇上浮。艇员也可以穿上单兵脱险自救装具,通过脱险舱出艇。
利用集体漂浮救生舱逃生
潜艇自带的大型救生装置,可以容纳多人,艇员分批进入救生舱,并通过打开救生舱与潜艇的机械连锁装置,迅速逃离潜艇。这种逃生舱内还配备有应急呼吸系统、通信设备、水面救生设备等。
发出求救信号
现代潜艇一般配有完善的通信手段,如应急通信浮标,可以提供潜艇的具体位置信息,等待外界救援的到来。在深水中,艇员应尽量维护好潜艇供氧设备,并发出求救信号。
建议
自救训练:艇员应定期进行自救训练,包括穿戴潜水衣、使用救生舱和鱼雷发射管等设备的操作,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逃生。
设备维护:潜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逃生设备,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使用。
应急准备:艇员应熟悉潜艇的应急逃生程序,包括如何迅速进入逃生舱、如何操作救生设备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反应。
通过以上方法,潜艇在遇险时可以采取相应的逃生措施,提高生存几率。